笔记·米利都学派
《西方哲学史》卷一第一篇第二章读书笔记
1. 米利都
- 地理位置:位于小亚细亚;
- 地域特点:有大量奴隶、人口繁密,是希腊人在埃及最早的殖民地。
2. 泰勒斯(BC6C)
- 地位(身份):哲学第一人(七哲人之一),米利都学派创始人;
- 生平:生于希腊,去过埃及学习几何学;
- 哲学理论:“万物由水构成”的形而上学思想,认为构成世界的物质是水。
3. 阿那克西曼德
- 地位(身份):米利都学派的第二哲学家;
- 哲学理论:
- 有某种单一的物质构成了万物,但不是水,而是一种无形且可无限使用的可转化为任何物质的东西(《西方哲学史》P12);
- 使得宇宙存在的构成物质必须是中立的,由此才能保证永恒的运动,正是这种运动创造了世界。
- 评价:比泰勒斯还要有趣的具有理性主义的科技哲学家。
4. 阿那克西美尼(BC5C)
- 地位(身份):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重要人物;
- 哲学理论:
- 万物由气构成,大地犹如一个圆桌,被气体包围,“正如我们的灵魂也是气,把我们的身心结合为一体一样,世界就是一个气体的庞大存在”;
- 将不同实质之间的区别解释为它们的气的量不同。
- 影响:其理论影响了后来包括毕达哥拉斯等哲学家。
5. 评价
- 米利都学派是泰勒斯以及他的后继者们得益于米利都的交通便利,吸收了埃及和巴比伦的智慧后产生的结晶;
- 其观念都是一些接近科学的假说,这些大胆的尝试深深影响了后人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冻符「Minus-K」!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