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学习观
“你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呢?”
有不止一个人如此责难我。我不认同他对于我阅读这些学业无关的书籍的评判,尽管我明白他们不是在宣扬读书无用论。也许是他们觉得我一个差生,每天去钻研这些“虚无缥缈”的理论,从某种意义上无异于荒废时光。
于一个差生来说,谈学习确实会是及其丢人的问题。但学习终究是人作为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,谈学习也就没有什么羞耻可言了。
人类的使命是改造世界,而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,改造世界也可以让人深入认识世界,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。既然如此,学习也就应当围绕这二者来来进行。简单来说,一个人从学习一项技能,他可以把这项技能运用——并非一定要将此用以谋生,他也可以在他所认为的适合的情形运用这项技能,事后还能对此有更为深入的了解。
也许我本身就算一个沉郁的人,方而我才会去接触那些所谓“虚无缥缈”的哲学或心理学书籍。阅读这些旁人眼里不知所云的书,若是能从中有所收获,那是再好不过的了。所谓收获,并不见得一定是实力上的提升,却一定有求知过后的满足,每当我的灵魂深陷泥潭,我凭这些未必就能走出,但至少我所学的这些能拉我一把,不让我陷得更深。从某种意义上,我学这些,也可以算是作为内耗者的自救,而哲学和心理学的武器也确实使我有所改变,那么,这些“虚无缥缈”的理论于我也就不是无用的。
因此,于我而言,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直接或间接运用于生产生活中,并与此同时获得求知后的满足感。以此为学习的信条,是不会有太大的压力的,反而能从中感到快乐,但这种方式是散漫的、低效率的,是反“目的论”的,故不适用于应试。
于多数人而言,学习不就是为了升学吗?所以,这种学习目的是不会被主流接受的。
以升学为目的的学习,它只是在一股脑地给你灌输理论,然后让你做一些应付考试用的习题,再然后,考试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求知后缺少了实践(这里单纯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),只能让他们对于那些被灌入脑内的概念保留极为浅显的认识,因为缺少了实践对于认识的反作用。再者,学生刷题为了在考试得分,则考试阅卷判分必定有一套标准答案,学生答题也就要无限接近标准答案。到头来,考试过了,文凭拿到了,但人也近乎变成机器了,从某种意义上也稳固了统治。这是对人的异化。
现今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教育分流在现阶段需要,不过,谁又能保证,这种社会结构是不会被改变的呢?
也许,在学生时代的我,有必要为了文凭而选择以升学为目的的学习风格,但在脱下校服走入社会后的极长一段时间,我会回归我现今所习惯的非功利性的学习风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