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记·希腊文明的兴起
《西方哲学史》卷一第一篇第一章读书笔记
1. 希腊文明的产生
1.1 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
尼罗河、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促使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产生(BC3C),为希腊文明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。(《西方哲学史》P2-3)
1.1.1 埃及宗教特点
- (“多神教”)相信人死后的灵魂会在阴间接受奥西里斯的审判;
- 属于一种生殖性能崇拜。
1.1.2 巴比伦宗教特点
- 更关心现世而非来世;
- 同样属于一种生殖性能崇拜。
1.1.3 古典时代宗教与政治的关系
一旦宗教与政治关联,宗教的性质必定会改变,宗教礼仪和神学出现,神与道德也就关联起来了。
(e.g. “君权神授”的《汉谟拉比法典》)
1.2 克里特“米诺文化”
克里特“米诺文化”的产生与发展(BC1400)(《西方哲学史》P4)
1.2.1 克里特“米诺文化”宗教特点
- 还是存在生殖性能崇拜;
- 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因为生前的错误而受罚;
- 保留游牧民族的野蛮(宗教仪式:斗牛)。
1.2.2 克里特文字
特点:直线型文字;
作用及影响:记录了米诺文明,于BC16C传到希腊大陆。“米诺文化”经历七世纪后被改称为“迈锡尼文明”(《荷马史诗》)。
1.2.3 对迈锡尼文明的猜测
- 迈锡尼人征服了克里特人;
- 创造了希腊语言。
1.3 希腊文明产生
1.3.1 过程
- 希腊人先后以爱奥尼亚人、亚该亚人和多利亚人三种身份,对希腊展开了连续三次的征服;
- 迈锡尼文明毁灭之时,铜被铁取代,之后一个时期,腓尼基人掌握了海上霸权,在事后,有的入侵者先后在希腊群岛、小亚细亚、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创建了海上贸易城市,并建立了最早的希腊文明。
- 规律:文明跟海上贸易权通常是相结合的。
1.3.2 古希腊地理环境与经济
希腊大陆被贫瘠的山地环绕,分割的各个小地区的中心是一个靠海的城市。在农业经济无法满足的情况下,航海经济出现。
1.3.3 古希腊社会
- 特点:因地而异;
- 政治制度:君主制→贵族制→僭主制与民主制交替;
- 科技与文化:
- BC10,腓尼基人将书写系统传给希腊人,希腊人借鉴了腓尼基字母并在原来仅有的子音的基础上加入了母音,书写的便利与语言的丰富促进了希腊文明的兴起。代表:荷马;
- BC6C,希腊科学、哲学与数学诞生。同时期世界各地开始走向文明开化。
- 分裂:BC6C中叶后,希腊分裂为多个小国。
2. 荷马
2.1 著作
- 著作:荷马史诗《伊利亚特》、《奥德赛》(BC6C)
2.2 传播
- 传播:由比西斯杰培斯传入雅典(BC6C)
2.3 代表阶级
- 代表阶级:贵族
2.4 特点
- 藐视人民大众所重视的迷信
(但因为人民大众的精神需要,宗教迷信从未消失); - 作品中几乎不含宗教性质。
2.5 意义
- 意义:影响力整个希腊思想
3. 巴库斯
3.1 起源
- 起源:由色雷斯人创造,传至古希腊。
3.2 意义
- 意义:巴库斯崇拜在希腊的建立表明,至少有一部分希腊人敢于本着对原始事物的热爱,而追求更加热烈的生活方式。
3.3 影响
- 巴库斯崇拜对希腊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影响:巴库斯崇拜是一种对理性、法律、习惯与宗教等文明因素的意志和反抗,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希腊的宗教类哲学家。
3.4 评价
- 评价:人类的生活多少需要巴库斯崇拜,否则生活就会是无趣的、危险的,而人类成就中最伟大的东西,大部分也都是因为创作者的精神具有某种沉醉成分。如果一种文明过于理性的话,它就跟科学无异了。
4. 奥尔弗斯教派
4.1 奥尔弗斯
- 生平:不明
4.2 宗教特点
- 禁欲主义,源于巴库斯教;
- 相信灵魂轮回说;
- 认为通过教礼的净化、吃素等可以让自己“纯洁”;
- 追求精神上的狂热状态。
4.3 意义
- 意义:体现了希腊人在思想上“悲观与乐观交织,感性与理性共存”的特征。正是这种矛盾的特征,成就了希腊在思想、艺术及宗教上的成就。
EX. 希腊两种思维倾向
- 狂热的、宗教的、神秘的。代表:奥尔弗斯教徒;
- 理性的、科学的、欢快的。代表:希罗多德、亚里士多德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冻符「Minus-K」!
评论